【特別報道】誰來擠破zoom的泡沫?

                視頻會議軟件提供商Zoom可能自己也沒有想到它的市值能夠以火箭班躥升的速度上漲,上市前它的估值約為7.51億美元,2019年4月18日上市當天市值飆升到159億美元,在2020年3月31日16時,Zoom在美股收盤時的市值高達407.68億美元(約合2888.09億元)。

                不過好景不長,Zoom曝出重大安全漏洞:據外媒報道,前NSA 研究員Patrick Jackson發現,在默認命名規則下,他僅通過免費的搜索引擎就在開放的云存儲空間中一次性搜索到15,000多個來自Zoom平臺的視頻。內容包括聊天內容、醫療行業的治療方案、培訓、參會人員的名字和電話號碼、財務報表等頗為私密性的隱私內容。

                創始人袁征說,如果安全問題不解決,會考慮開源Zoom代碼。

                受安全漏洞影響,zoom股價下跌16%。但即便如此,zoom的市值依然高達343億美金,市值接近Uber,放在中國市場,它就是第五大互聯網公司。

                因疫情站上風口,但zoom沒有自己的護城河

                先不談zoom的隱私問題正在成為它未來取得用戶信任的絆腳石,從未來看,zoom最大的隱憂其實就是沒有自己的護城河,zoom的產品模式是主打視頻會議模式,易用性較好,使用簡約方便,擴展性好,營收模式來源于針對注冊用戶提供付費服務功能,比如Zoom Room是每月49美元的訂閱費用。

                雖然相比于它的競爭對手Slack、Teams等云辦公產品,Zoom主打的單一的視頻會議功能是客戶愿意選擇他們的主要原因,但正是因為作為單一的工具性軟件,它的可復制性強,未來更具有優勢資源、平臺化生態與技術實力的巨頭,有可能通過產品的復制打法實現反超。

                從目前來看,zoom的股價漲勢更多是來自于外部環境的變化,疫情推動zoom迎來了幾何式增長的高光時刻。研究機構Apptopia披露的數據顯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大量美國人在家辦公或上課,Zoom在整個2020年3月的活躍用戶數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151%,用戶數是其競爭對手微軟Teams的近三倍。

                這在zoom的意料之外,并非來自它的核心競爭力。

                正如美股研究社所說的,因疫情因素的影響,更多是圍繞Zoom的熱情將公司股價推高至泡沫般的估值水平,但新冠病毒始終是一個意外因素,給遠程辦公帶來的也是短暫的熱情。

                此外,我們需要知道,一家公司值多少錢取決于公司的核心業務所面對的市場規模有多大。而這個賽道的市場規模又有取決于該公司產品到底解決了一個多大的市場痛點,圍繞這個群體的付費能力與商業模式的可擴展性有多大。而疫情之下,視頻會議剛需性凸顯,市場規模也在快速增長。

                但從2020年的市場需求熱度來看,可以視為疫情倒逼視頻會議市場這個賽道的未來趨勢提前了,它的市場規??赡芫邆浞环踔练瓋煞臐摿?。

                Frost&Sullivan發布的《全球視頻會議市場研究報告》認為,全球視頻會議市場規模雖然每年7%的復合增長率擴張,2018年市場規模僅為509億美元。如果從這個數據來看,它的未來增量空間不大。當下是zoom拉新的好時機,但并不意味著zoom能延續當下的漲勢。因為zoom短板在于,單一的工具可以被輕易復制。

                這或許可以看看今天的Snapchat。Snapchat的閱后即焚功能與stories曾被一度認為是顛覆式的社交創新。2017年3月Snapchat上市之后股價暴漲,其公司市值高達336億美元。但在2018年~2019年,Snap股價縮水超70%,過去一年snap的股價有所上漲,但到今天,其市值為157.07億美元,相對其開盤,市值依然被腰斬。

                背后的原因不復雜,Snap沒有自己的護城河,Facebook通過功能復制性的打法不斷壓制了snap的增長,從2014年開始,Facebook旗下的一系列應用就對Snapchat上的熱門功能幾乎模仿了個遍。包括“相機優先”、“即時更新”、“限時動態”、自拍濾鏡以及一小時訊息功能。有業內人士打了一個比喻:Facebook就像是吞下一只母牛的緬甸巨蟒,母牛被吐下肚時,蟒蛇的身體變成了牛的形狀,接著消化過后恢復原本蛇的形狀,只不過體型變大了。

                Snapchat自始至終都是定位于作為一個功能單一的社交工具,但工具應用只是通過新的亮點功能來引發一批用戶的好奇心,留存率很難持續維持。

                而Facebook輕易的在它的Messenger、WhatsApp和FacebookMobile上都貼上了Snapchat的"Stories"功能帶動了用戶增長。Snapchat并沒有能力加固用戶的社交關系鏈或者通過系列剛需性功能布局來抬高用戶的遷移成本,增長路徑被因此打斷。

                那么回過頭來看zoom,它是一個主打視頻會議的工具軟件,它的成功也源于它的極簡思路——無論是使用方式、付費模式以及私有化部署方案都非常簡單方便。從一開始它避開了巨頭Webex的市場覆蓋領域,從高校市場獲客,后來逐步進入職場市場群體。

                這種單一的功能性產品與模式其實可以被輕易復制的。

                但發展到今天,zoom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突破性的技術優勢與產品優勢,它類似于Snapchat,一直定位于作為一個功能單一的工具,但

                它其實沒有足夠的時間窗口來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護城河。

                在未來互聯網巨頭咄咄逼人的進攻下,從過去到現在,zoom的銷售盈利一直依賴壓低成本——包括員工、研發成本來實現的。它欠缺技術與生態上的優勢,目前也沒有形成足夠強大的網絡效應。

                外部市場環境變了,風口上的zoom迎來危險時刻

                Zoom的增長模式是銷售驅動,關心客戶需求,通過提升產品性能、給客戶創造更多使用上的方便。但zoom的短板是沒有技術上的優勢,研發占比低,大致在十分之一左右,僅為行業研發投入平均水平的一半。

                但5G時代,巨頭們更重視通過建立技術壁壘,實現降維打擊。

                而當前zoom的大部分研發團隊部署在中國,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zoom考慮到中國工程師平均工資,是美國同等級別的三分之一,這有利于降低它的研發成本。

                這種重銷售輕研發的模式在過去行的通,但是目前的市場環境已經變了,

                Zoom當前的火爆引發了市場競爭對手的注意——zoom所處的賽道競爭對手太多了,有華為、思科WebEx、寶利通、微軟的Skype、谷歌這種傳統的視頻會議巨頭,在國內,也有騰訊會議與阿里釘釘、飛書,以及國內眾多云視頻廠商也在疫情期間加速了視頻會議市場布局。

                為什么國內外科技巨頭都要爭奪這塊蛋糕?

                這對應到當前的時代大勢。在5G時代,云視頻會議可能會是被廣泛應用的重要標配型產品,zoom的業務剛好處于風口之上,它的核心業務成了巨頭們的必爭之地。Zoom一方面要面臨騰訊阿里谷歌微軟華為思科等老巨頭的圍獵,一方面還要面臨大量新廠商入局搶食。

                它的業務相對垂直單一,處于一個相對隱秘的戰場,在巨頭忽略的垂直市場領域低調壯大

                過去,zoom的業務雖然在B端市場也具有剛需屬性,但,但如今,疫情將其推上了風口,zoom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來夯實自己的護城河,就已暴露在全球巨頭的視野之下。

                回到對Snapchat的分析我們知道,Snapchat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功能單一的社交工具,但這個工具威脅到了Facebook的核心腹地,這是facebook的必爭之地。而Facebook能夠擊敗Snapchat,則源于它本身已經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社交生態,Snapchat在圈占用戶的資源、技術與平臺化能力上,也遠不及Facebook。

                而再看zoom,無論從技術實力、產品團隊、資源的豐富程度以及平臺生態化能力等諸多方面來看,zoom與巨頭們相比,都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力。而遠程辦公在今天已經成為了巨頭們的必爭之地,zoom也迎來了危險時刻。

                平臺化生態,zoom的路不好走

                Zoom似乎也有考慮到將工具平臺化來擴展它的想象空間。

                如前所述,作為一個企業辦公與會議軟件,其主打的屏幕共享和文件共享都是極度簡單的功能,zoom的使用場景與適用人群偏B端,它不像Facebook與微信這種社交軟件,一旦用戶突破某個臨界點,就能形成網絡效應,用戶對平臺本身有著很強的社交依賴。

                zoom缺乏商務社交場景,用戶對zoom沒有社交場景依賴,工具屬性太強往往容易被類似的更有社交場景屬性的產品搶走用戶。

                而zoom很難有網絡效應,因為用戶使用zoom是抱著明確的辦公會議目的,用完即走。也就是說,

                zoom的競爭對手都有平臺化的思路,比如Slack已打通信息流,集成了電子郵件、短信、Google Drives、Twitter、Trello、Asana、GitHub 等 65 種工具和服務,通過實現多方軟件集成,成就自身的平臺屬性;微軟也將Skype、Teams集成了眾多Office,對接到微軟產品之中,在業務形式上Slack、Teams要比zoom豐富的多。

                騰訊會議與阿里釘釘背后都有電商生態與社交生態,比如騰訊會議有小程序入會、微信登陸注冊等,這在培育用戶的使用習慣等方面具備一定競爭力。

                因此,我們看到,zoom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試圖開始打造平臺生態,它的做法是打造一個應用市場(Marketplace),為用戶提供“Zoom版本”的各種辦公工具,比如將Zoom的某些功能模塊嵌入其它產品。

                zoom也提供外部集成方面,將產品集成到包括Salesforce,Microsoft和Slack等公司的產品上。但總的來說,為工具提供內容,培育場景化的生態,zoom尚處于戰略試錯階段。

                它試圖將自身的產品功能打包形成一個U盤式生存模式,即插即用,但這種模式更傾向于嫁接于外部平臺,而非自己的生態,

                這意味著它距離平臺化以及對用戶形成巨大的黏性還有很長的距離。

                zoom市值有多大的泡沫?

                技術、資金雄厚的巨頭們完全可以做到針對zoom收費的功能領域實現免費去搶zoom的用戶。

                一場疫情,把zoom拋到風口之上,但也引來了眾多嗅覺靈敏的群狼。而在未來該賽道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筆者猜測,zoom會成為眾多巨頭要圍獵的目標選手。未來這些

                要在視頻會議這一領域持續維持當下的商業模式并且穩住自身的蛋糕,zoom會越來越難。

                在安全漏洞爆發之后,當前Space X、NASA、FBI等大型機構或公司都開始明確禁止員工使用Zoom軟件——這背后是否有競對暗中攻擊的因素,尚不得而知,但zoom明顯正在面臨愈加艱難的競爭環境——

                不過,zoom的優勢在于它對用戶心智的占領,在視頻會議領域成為人們的首選平臺,這種品牌力一時半會很難被打破,但是在歐美市場,人們對隱私的重視已經達到了偏執的程度,在當前中國,隱私問題也日益被更多的人們重視與關注。

                當前安全漏洞激發的輿論效應極大傷害了zoom的品牌信任價值。即便在中國市場,人們也更愿意相信互聯網巨頭更有能力應對安全漏洞與保護用戶隱私。zoom在當前如何挽救用戶信任,確保用戶不流向其他平臺,并不是那么容易。

                市盈率過高說明其營收增長超過了預期,并且投資者看好其未來增長前景。

                目前Zoom股價的上漲快速推升市銷率快速提升,它目前是市銷率最高的科技股之一,其市盈率已高達到1355倍。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也就是說投資這個股票大概能多少年收回成本。理論上,股票的市盈率愈低,表示該股票的投資風險越小。

                許多傳統科技企業通常市盈率較高,他們高昂的股價靠未來成長率支持,背后是寬廣的護城河作為地基,比如亞馬遜一直被認為市盈率較高的公司,但它背后是全球化的電商零售供應鏈體系建立的穩健護城河。

                谷歌、Facebook、亞馬遜、微軟等公司概莫能外,均有強大的核心生態護城河作為地基,這可以看作是市場對于公司發展前景的樂觀程度。

                從zoom的核心競爭力與市場環境來看,zoom的市盈率泡沫非常嚴重,與思科的WebEx、微軟的Skype、谷歌以及LogMein以國內市場阿里騰訊等玩家相比,無論是平臺化生態能力、技術與資金實力,zoom均難以與之抗衡。

                加之zoom目前在隱私問題上的問題上的嚴峻性以及它在技術生態層面上缺乏壁壘,在群狼環伺的環境下,zoom很難維持它的高估值,一旦其市場份額與用戶留存出現下滑勢頭,其股價下跌的走勢或將會隨之而來?!矩熑尉庉?林羽】

                來源:鈦媒體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Zoom被限制!對“中國血統”,英國情報機構過敏了
                【特別報道】誰來擠破zoom的泡沫?
                不良用戶闖入在線課堂,部分學校禁用,ZOOM創始人回應

                精彩評論